2025年是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公約》)生效20週年。《公約》是第一項世衞主持下達成談判的公共衞生條約,是獲得最廣泛接受的聯合國條約之一,旨在保護公眾免受煙害。該條約於2003年5月21日在世界衞生大會上獲得通過並於2005年2月27日生效。現時全球已有183個《公約》締約方,涵蓋全球九成人口。中國在2003年11月10日成為《公約》的締約方,而根據《基本法》第153條,《公約》適用於香港。
《公約》對推動全球控煙起促進作用,為締約方提供指引實施經科學實證的控煙措施,並協助政府應對來自煙草業的法律挑戰。條約涵蓋不同範疇的控煙政策,例如保護公共衞生政策免受煙草業干預(第5.3條)、煙草稅(第6條)、保護免於煙草煙霧危害(第8條)、加味煙禁令(第9條和第10條)、煙草產品的包裝和標籤(第11條和第13條)、煙害教育(第12條)、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第13條)、戒煙支援(第14條)和打擊私煙貿易(第15條)。根據世衞推算,《公約》的實施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並預計會將全球煙草使用率從2005年的29.3%降低到2025年的19.8%。
世衞制定了MPOWER控煙措施建議以協助政府實施《公約》,當中包括監測煙草使用及控煙政策(M)、保護人們免受煙草煙霧危害(P)、提供戒煙幫助(O)、警示煙草危害(W)、確保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E)、以及提高煙草稅(R)。現時共有74個國家實施了全面的禁煙區政策,138個國家規定煙草產品包裝上須印有大面積的煙害圖象警示,24個國家採用了全煙害警示包裝,66個國家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此外,世衞在2012年推出《消除煙草製品非法貿易議定書》,作為對《公約》第15條的補充,旨在透過司法和行政互助確保供應鏈的恰當性,並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從而消除任所有形式的私煙貿易。該議定書有70個締約方,而中國於2013年1月10日簽署該議定書。
陸續有《公約》的締約方正計劃將吸煙率降低至5%以下的煙草終局目標,建立「無煙世代」(禁止指定年份或以後出生的人士購買煙草)。《公約》鼓勵締約方考慮以創新的方法增加和加強控煙措施,以減低煙草使用。香港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控煙措施,以減少吸煙和保護公眾免受二手煙,例如加味煙禁令、禁止另類吸煙產品、全煙害警示包裝和擴大法定禁煙區。委員會翼望有關法例能儘快通過和實行,建立無煙環境。
資料來源:世界衞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