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委員會)自2009年起舉辦「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以比賽形式鼓勵吸煙人士戒煙,並聯繫全港各個社區和多個行業,攜手營造有利戒煙的社會氛圍。踏入第15屆,「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繼續獲得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區議會、地區康健中心/服務站、地區服務團體、及多個行業商會和公司等超過100個機構支持及參與,在2024年6月至10月期間於全港18區舉辦接近90場招募活動,並聯同地區合作夥伴舉行超過70項無煙宣傳活動,成功推動超過1,300名吸煙人士戒煙,與近10萬名市民分享無煙信息。
委員會於今天 (3月24日) 舉辦第15屆「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頒獎禮,嘉許「戒煙大贏家」比賽的優勝者和成功戒煙的參賽者,並答謝各個機構的支持。頒獎嘉賓包括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趙佩燕醫生太平紳士、懲教署助理署長(行動)陳少恒、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醫生、香港大學榮休教授暨公共衞生學院名譽臨床教授林大慶教授BBS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教授、委員會主席湯修齊BBS, MH太平紳士、副主席陳志球博士SBS, BBS太平紳士及總幹事黎慧賢。立法會議員黃俊碩亦到場支持,與來自眾多地區及界別的嘉賓一同宣揚成功戒煙的得著,並呼籲市民支持吸煙人士戒煙及進一步降低吸煙率,以早日達到無煙香港,共同享受清新健康生活。
「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自舉辦以來,已吸引共超過18,000人參加,踏出第一步戒煙,並透過成功戒煙人士的經驗,啟發更多吸煙人士戒煙。委員會主席湯修齊表示:「每位『戒煙大贏家』的戒煙契機都不一樣,過程和經歷亦不盡相同。但他們成功戒煙後不論在健康、精神、家庭關係及工作等各方面均有改善,迎來人生更好的轉變。為促使更多參賽者成功戒煙,『戒煙大贏家』多年來不斷提升計劃內容、加強社區和不同界別的網絡,凝聚社會鼓勵戒煙。今年成功戒煙率高達33%,成果令人鼓舞。」他期望與社會各界繼續攜手推動戒煙,並齊心支持加強控煙措施,為戒煙提供誘因並預防吸食第一口煙,當中包括禁止加味煙、禁止管有另類煙和加強戒煙服務等,以締造健康無煙香港。
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趙佩燕醫生恭賀今屆「戒煙大贏家」比賽的得奬者及成功戒煙的朋友。趙醫生表示︰「為保障公眾健康,政府採取了多方面的控煙措施,比如立法、徵稅、提供戒煙服務等,目的就是減少吸煙對社會的危害。戒煙是控煙工作的重點,政府通過宣傳教育和控煙政策,鼓勵吸煙者戒煙,並提供免費、方便的戒煙服務,幫助他們盡早戒煙。去年,政府公佈了10項控煙措施,接下來會開始推進立法程序。未來,我們還會繼續研究中長期的控煙方案,進一步減少煙草使用和二手煙的影響。」
第12屆「戒煙大贏家」冠軍蔡國威擔任活動主持並見證戒煙的好處,藝人陳曉華和馬貫東亦以遊戲及表演提醒市民吸煙的禍害,更介紹不同免費戒煙輔導服務,以鼓勵吸煙人士投入無煙新生活。除此以外,第15屆「戒煙大贏家」比賽的得獎者於活動上講述其戒煙經歷及心得,其他成功戒煙的參賽者及歷屆「戒煙大贏家」得主亦出席互相分享成功戒煙的喜悅。
第15屆「戒煙大贏家」比賽冠軍得主劉澤誠從事電影及廣告製作,在行業的吸煙文化及工作環境影響下,20歲時開始吸煙。他曾經吸食不同種類的吸煙產品,坦言吸電子煙期間感到身體狀態變得更差,而利用配件及煙絲自行配搭不同口味的手捲煙令到吸煙更具吸引力,難以戒絕。直至去年,與他關係密切的長輩因吸煙而患上肺癌,並需留院治療而未能出席劉先生的婚禮、見證他成家立室。長輩對此感到遺憾,臨終前叮囑劉先生儘早戒煙。劉先生一直記掛長輩的叮嚀,加上女兒的出生,令他終於下定決心戒煙。戒煙初期,他以飲水和嚼口香糖來減輕喉嚨痛、噁心和頭痛等退癮症狀,更經常行山遠足,藉呼吸新鮮空氣幫助戒煙。面對工作環境的吸煙引誘,他果斷向同事宣布戒煙的決定,尋求支持及排除引誘。每當心癮起時,便會回想長輩的叮囑和家人的支持,終憑著意志擺脫煙癮。成功戒煙後,他認為以往業界人士浪漫化吸煙行為,更以尋找靈感作為藉口而吸煙,令過去行內吸煙文化盛行。他觀察到同事近年有減少吸煙,而大部分年輕人均沒有吸煙的習慣,因此希望帶頭糾正行內的吸煙文化,避免新生代因同儕壓力而吸煙。他更醒悟專業的實力才是事業成功的要決,戒煙後比以往更有精神及動力,工作更具效率。此外,他明顯感受到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及睡眠質量的提升,而戒煙所節省的支出正好用在初生的女兒生活上。
亞軍得主張惠祥在14歲時開始吸煙,雖曾多次嘗試戒煙,但始終不敵煙癮而復吸。他熱愛羽毛球運動,但近年體能有所下降,加上身邊球友全都不吸煙,因此,希望藉戒煙提升運動表現。此外,他亦留意到身邊一些有吸煙習慣的人士晚年生活都受疾病煎熬,不想自己在年邁時因長期病患而成為家人的負擔,於是下定決心戒煙,並在兒子的鼓勵下參加「戒煙大贏家」。戒煙初期,張先生的退癮症狀較為強烈,包括胃口不佳、流汗、焦慮、易怒及失眠等,讓他倍感煎熬。他以戒煙貼和中醫針灸舒緩不適,更特意請了12天的假期在家中靠意志抵抗煙癮,避開工作環境的吸煙引誘。太太非常支持,更一同請假陪他堅持到底,為他購買零食緩解口癮。在家人的支持下,張先生終能克服生理上的短暫不適,重投無煙健康生活。成功戒煙後,他如願提升運動表現,心肺功能明顯更佳,打羽毛球時不再需要頻繁休息,以往耗盡體力才能勉強跑步5公里,現在已能輕鬆完成。另一方面,家人亦感到十分欣喜,為他籌備家庭日本旅行,一同慶祝戒煙成功及嘉許張先生的努力。他鼓勵年輕同事儘早戒煙,不應該以任何的理由作為吸煙的籍口,繼續傷害健康。他亦勸勉所有吸煙人士,戒煙是不分年齡,有決心便要坐言起行。
季軍得主張莉在13歲時受到朋友引誘而嘗試吸煙,隨著生活及工作壓力日益增加,她誤以為吸煙有助於整理思路,後來煙癮愈來愈大。母親擔心她會步其父親後塵,因為吸煙而患上嚴重疾病,一直都希望她能及早戒煙,更以「阿婆」諷刺她經常因吸煙而頻繁咳嗽。張女士曾經因為煙價大幅增加而短暫戒煙,最終因不夠決心和欠缺戒煙支援而復吸,並一度以為煙價再貴都不能令她戒煙。直至去年,身體檢查時發現有肺結節,醫生勸她及早戒煙,在等待進一步化驗結果期間,張女士終日忐忑不安,憂慮若肺結節是惡性的話,戒煙亦可能為時已晚。同時,她反思和擔心自己一旦有事,母親及未成年的子女便沒有人照顧。幸好,結果發現肺結節是良性。張女士覺得這是上天給予重生的機會,決心在手術前戒煙。戒煙初期,她尋求戒煙輔導服務的協助,先以針灸再使用戒煙貼,舒緩疲倦和精神不振等退癮症狀,更鼓勵兩位同事一同戒煙,減少吸煙引誘,最終成功克服煙癮。現在,她不需依賴尼古丁便能保持精力充沛,即使面對工作壓力,亦能夠心平氣和地應對,思維更較從前清晰冷靜。張女士的家人感到十分開心,母親欣惠她終於願意為健康作出改變,與子女的關係亦更見融洽。
優異獎由廖志能和余耀年獲得。廖先生因工作應酬和社交而開始吸煙,今次因擔心子女受二三手煙影響及避免他們模仿吸煙行為,而下決心戒煙。戒煙期間,每當心癮起時便會打開家庭合照提醒自己戒煙的初心,更向朋友及工作伙伴宣佈戒煙。成功戒煙後,他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帶寵物散步,朋友社交非但沒有影響,更重新與原本已疏離的不吸煙的朋友聚會。余先生一直都希望戒煙,更在太太及計劃工作人員的鼓勵下參加計劃,作出戒煙嘗試。初期,他並沒有太大決心停止吸煙,直到一次因在家中吸煙而被11歲女兒警告,如若他不理會家人健康而繼續吸煙,不如離開這個家。他一方面一時氣憤,當晚離家出走,但一方面反思自己對家人的困擾。其後,他因病入院,治療期間終下定決心戒煙,更向家人報告戒煙進度,出院後便順利擺脫煙癮。家人一致認為成功戒煙是余先生在2024年最大的成就。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得到區議會及地區合作夥伴參與,及一眾支持機構對共同建設無煙社區。
今年的「戒煙大贏家」無煙社區計劃,獲得近100間機構支持,包括政府及公共機構、地區康健中心、戒煙服務機構、地區服務團體、餐飲業、建造業、物業管理業、運輸及物流業等公司組織。
第15屆「戒煙大贏家」比賽得獎者分享成功戒煙經歷和心得。 優異獎得主余耀年(左一),亞軍得主張惠祥(左四),冠軍得主劉澤誠(左七),季軍得主張莉(右四),優異獎廖志能(右二)。
成功戒煙人士及歷屆「戒煙大贏家」得獎者出席頒獎禮,分享及見證投入無煙健康生活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