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調味捲煙:吸煙的入門途徑

在烹調或享用食物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使用不同的調味料來令食物的口味更加豐富。食品製造商則會使用調味劑來增加其產品的吸引力和獨特性,令消費者對特定口味形成偏好,並鼓勵回購。煙草商亦在吸煙產品上運用同樣的「調味技巧」,加上透過精美包裝和宣傳,大大增加了吸煙產品的吸引力和成癮性,為公共衞生帶來更嚴重的風險。不論傳統捲煙、手捲煙、電子煙、水煙等,所有吸煙產品都推出了不同口味。林林總總的口味選擇不但誘使青少年對吸煙產品放下戒心嘗試、進而上癮長期吸煙,也使吸煙者更難戒煙。本文將討論煙草商如何利用添加口味的吸煙產品(下稱「調味煙」)推廣吸煙及其引發的風險,並探討全球的規管情況。

 

調味劑增加捲煙的吸引力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指出,煙草產品的吸引力由多種要素結合而成,旨在引起使用者的興趣和使用意願。這些要素包括口味、氣味及其他感官特徵;產品價格;品牌聲譽;或形象等。其中,使用調味劑來賦予捲煙特定的口味及感官特徵是一個相當關鍵的要素。

調味劑是為捲煙添加氣味或味道、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添加劑。調味劑可以混合在煙草中、添加在捲煙紙上、濾嘴中、放置在包裝内或以調味膠囊的形式嵌入濾嘴中,以製造出不同口味的捲煙,是為「調味煙」,亦即坊間指的「有味煙」或「加味煙」。而在香港有售的「爆珠煙」亦是調味煙的一種。有研究將常見的調味煙口味歸納為八大類別,分別為水果、香料、草本植物、酒精、薄荷醇、甜味、花香味及其他類別。

除了調味劑外,捲煙在生產過程中亦還使用了其他添加劑,如防腐劑、保濕劑和加工助劑等,以增加尼古丁的成癮性、掩蓋煙霧氣味、延長保質期、輔助製造和控制燃燒速度等。許多添加劑往往具多重功效,能增加捲煙的吸引力和成癮性,亦會提高捲煙的毒性。

 

調味煙的演變及如何引誘吸煙

薄荷醇與薄荷煙

薄荷醇能為捲煙增添清涼薄荷的氣味和口感,但其功效遠不止於此。薄荷醇可以掩蓋煙草難以接受的味道和嗆喉刺激,使捲煙更順滑、易入口,令大眾誤以為吸調味煙的害處較少。此外,在捲煙加入薄荷醇還可增強尼古丁對大腦的影響,使吸煙更容易上癮。

煙草商於1920年推出第一支加入薄荷醇的捲煙,其後在1950 年代開始流行。至今,薄荷醇已是捲煙中最廣泛使用的添加劑之一。煙草業認識到薄荷醇對吸煙者的巨大吸引力,因此研發在煙草產品中加入薄荷醇。有研究指出,超過90%的煙草產品都添加了或多或少的薄荷醇,以增加煙草產品的吸引力。世衞煙草產品規管研究小組的報告指出,薄荷煙在全球的使用率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對女性、年輕者、少數族裔和精神疾病患者較具吸引力。

膠囊煙

在薄荷味捲煙成功打開市場後,煙草業在1970至1980年代起陸續研究及製造出更多不同調味的捲煙,以各式各樣的口味迎合不同人士偏好,增加捲煙尤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大約在2007年,膠囊煙(俗稱爆珠煙)在日本首次推出。有別於將調味劑直接混入煙草中,煙草商將調味劑以膠囊方式嵌入在捲煙濾嘴中,使吸煙者可在吸煙前或吸煙時擠破膠囊釋出高濃度的調味,以增加捲煙的吸引力和新奇感。一些捲煙甚至有同時嵌入兩種不同口味的膠囊。調味劑結合創新的捲煙設計創造了個人化的吸煙體驗,使膠囊煙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一份系統性回顧指出,相較於一般調味捲煙,膠囊煙被認為口感更好、更柔順、更有趣及更吸引,這種看法在有吸煙傾向的非吸煙者和習慣非每日吸煙的人群中尤為普遍。

 

調味煙引發的公共衞生風險

調味煙可以掩蓋煙草的苦澀感,誤導消費者認為加入調味的捲煙更安全,使其更容易被初次吸煙者接受,亦令吸煙者更難戒煙。一些調味劑更有可能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新的有害物質,從而增加吸煙的健康風險。

吸煙入門產品

多數長期吸煙者於青少年時期便嘗試第一口煙。不同研究指出,青少年認為調味煙比非調味煙更具吸引力、味道更好且危害較小。在美國,一項縱貫研究分析了2013年至2015年《煙草與健康人口評估》數據,結果顯示分別有71.9%的12至17歲青少年及57.6%的18至24歲青年首次嘗試的吸煙產品是調味吸煙產品(包括添加調味的捲煙、電子煙、雪茄及水煙等)。另外,在首次吸煙時調味煙草產品的人吸煙的風險更高。首次使用薄荷或調味捲煙的青少年在過去12個月內吸煙的機率增加了14-18%。首次使用薄荷或調味捲煙的青年在過去12個月內吸煙的機率增加了9-10%。

在香港的現時吸煙者中,透過調味煙而成為長期吸煙者的情況與年齡呈反比,即較年輕的吸煙人士使用調味煙的情況較為普遍。20-29歲年輕吸煙群組首次吸煙時使用薄荷煙的比率高達七成(68.7%),而60歲或以上長者的比率則不到一成(6.5%)。可見調味煙對年輕人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令他們對吸煙生產生好奇並嘗試,成為他們的吸煙入門產品。

 

增加戒煙難度,降低戒煙決心

調味煙令吸煙者對特定口味或品牌產生偏好,增加他們長期吸煙的可能性。甚至有吸煙者的煙癮並不嚴重,卻只因喜歡調味煙的口味而持續吸煙。一項對象為美國12至29歲人士的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三的調味吸煙產品使用者表示,如果其使用的吸煙產品不再帶有調味時,他們將停止吸煙。研究結果表明,捲煙的調味特性促使年輕人繼續吸煙,減少戒煙的意願。

另外,調味煙中使用的某些調味劑(如薄荷醇、可可、甜味劑等)能促進人體吸收尼古丁及加強尼古丁對大腦的作用,可以加深吸煙者的煙癮,令吸煙者更頻繁及長時間地吸煙,因此更難以戒煙。一項研究利用美國《煙草與健康人口評估》數據分析了使用不同調味煙與戒煙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吸食薄荷味調味煙的人成功戒煙的機會比吸食非薄荷味捲煙的低43%。

健康風險

調味煙的配方是煙草商促進成癮的秘密。絕大部分的調味煙只會在包裝上標示其口味,並不會詳細列明所使用的調味劑的化學成分或含量,更加不會說明經高溫燃燒或加熱後所產生的化學物質。煙草商聲稱捲煙所用的添加劑已獲食品安全認證,但這種認證僅適用於製造食品或化妝品,並不適用於以氣霧形式經呼吸系統攝入體内,其安全性成疑。此外,吸煙產品本身已含有百多種有害物質,各種調味劑亦有不同的有害化學物,均會在燃燒過程中會轉化成更多有毒物質,為吸煙者帶來額外的健康風險。

部分吸煙產品中常見調味劑的化學成分及潛在使用風險

化學成分

潛在風險

角豆萃取物 (Carob bean extract)

燃燒後會產生致癌物例如苯及多環芳香烴

二乙醯 (Diacetyl)

吸入可導致嚴重肺部疾病如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胡蘆巴 (Fenugreek)

燃燒後可產生有毒物質、具刺激性,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無花果萃取物 (Fig extract)

燃燒後可產生有毒及致癌物質,形成化合物促進尼古丁輸送

香葉醇 (Geraniol)

刺激皮膚和眼睛,可能含有帶有致癌物質的雜質甲基丁子香酚

癒創木酚 (Guaiacol)

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可能含有基因毒性

薄荷醇 (Menthol)

會產生麻醉和增強感覺作用,令人煙癮更深,增加尼古丁成癮性

香草醛(又名香蘭素) (Vanillin)

燃燒後可能釋放一氧化碳或其他有害氣體和刺激性煙霧

 資料來源:歐盟科學委員會及澳洲維多利亞省癌症協會

煙草商的市場營銷技倆

煙草業的内部文件指出,煙草商明白口味溫和、順滑、帶有甜味且味道不刺鼻的捲煙較能迎合年輕吸煙者的偏好,加上在日益嚴格的控煙規管下,煙草商更加依賴調味煙產品創新來吸引新顧客。除了推出各種特色口味外,煙草商亦投放大量資源進行口味營銷,包括設計能夠突出口味的煙包包裝、零售陳列,以及使用富有想象力的口味描述,以引起非吸煙者對煙草產品的好奇和興趣,和建立吸煙人士對品牌和相關口味的忠誠度。

 

本地及國際情況

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第9和10條的實施准則建議禁止或限制可增加煙草產品可口性的成分,以降低其吸引力。世衞煙草產品規管研究小組亦建議禁止在煙草產品中使用薄荷醇及其他類似物質,以預防非吸煙者,尤其是青少年及女性開始和持續吸煙,並降低煙草產品的吸引力及成癮性。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制定了針對調味煙的法例,其執行方式各有不同。概括而言,這些規管措施包括:

  • 禁止帶有「特色口味」的捲煙;
    (「特色口味」泛指煙草味道以外、由調味劑產生的明顯的氣味或味道,如薄荷味、藍莓味等)
  • 禁止在捲煙中加入特定添加劑;
  • 禁止可添加味道至捲煙的配件;
  • 禁止調味煙的推廣描述。

至於香港,現行法例並未針對煙草產品中的特色口味或調味劑作出規管。根據《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9號報告書》,超過三成(34.1%)現時吸煙者第一次吸的捲煙是薄荷或/及水果味的調味煙,而約七成(72.9%)20至29歲的吸煙者和六成(63.1%)女性吸煙者現時有吸食薄荷煙,反映調味煙對這些群組開始吸煙及成癮的影響甚深。

2024年6月,香港政府公佈了未來長、中、短期控煙措施的計劃。在十項短期控煙措施當中一項提出禁止加味煙,包括薄荷煙、糖果及水果煙,以減低吸煙產品的吸引力。

 

制定全面措施,預防煙草業削弱成效

由於調味煙種類繁多且不斷推陳出新,加上煙草業亦會鑽研規管法例的漏洞,尋求規避控煙政策的手段,令有關禁止調味煙的立法及監管變得更具挑戰性。例如,煙草商會透過抽象概念(如「絲絨味」捲煙)來暗示了某種類型味道、香氣或甚至形象,從而規避調味禁令。此外,煙草商亦有機會透過推出獨立的調味配件,如調味膠囊、濾嘴、捲煙紙、液體滴劑、添味卡紙、噴霧劑等,使吸煙者仍然可以自行加入和調節口味,從而削弱禁令效用。

為了使調味禁令發揮保障公共衞生的最大功效,香港政府在考慮推行禁令時,需制定全面政策,包括明確規定禁止的味道和成分、涵蓋所有類型的煙草產品及配件等。政府亦應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執法,適時檢討成效和持續監測煙草業動態,以有效防止煙草商削弱控煙成效。

 

相關資訊: